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乡风民俗:邳州人怎样过中秋节

发布时间:2020/9/28  新闻类别:资料库 点击次数:435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节而得名。古代把农历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八月十五居于秋季正中,又被称为“中秋”或“仲秋”,邳州人们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有二千多年历史,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二月十五日)祭日,秋天(八月十五)祭月的礼制。《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之意。《周礼》载:“中春,昼击土鼓,吹 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此为“中秋”一词起源早之说。

“夕月”帝王的礼制,后来达官文士也效仿拜月,此风逐渐传为民间,便成为民间祭月、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邳州具有浓厚的祭月、赏月的遗风。

祭月  祭月之风甚行,是在明代。明世宗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坛,即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是专供朝廷祭月的地方。皇帝三年一次祭“夜明之神”,余年由大臣们在内禁苑中举行祭月活动。

民间祭月早于明代,源于周礼和民间传说。祭月有多种传说,一是流传“八月十五天门开”的俗语,说是千百年才开一次,据说有个小长工给财主家放牛,因有病不能干活,八月十五日被财主踢出门外。他无家可归,只得来到山坡处一棵桂树下躺着,眼望明月,暗自悲伤,感动了月宫娘娘。她打开南天门给他送来了锅碗、犁锄和房屋、田地,小长工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事一传开,人们都在八月十五日夜祭拜明月,祈望“天门重开”,得到月宫娘娘的恩赐。

邳州“天门开”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童养媳倍受婆婆虐待,非打即骂,成天地在家里干活也不称婆婆的心,吃不饱穿不暖。八月十五日夜,她一人推磨磨糊子,当端起糊子盆去锅屋烙煎饼时,因体弱力小把糊子盆摔碎了,童养媳眼望着淌在地上的糊子,十分伤心。一怕婆婆知道挨骂,二怕烙不成煎饼而受责诉,她望着糊子,望着月亮,哭啊数啊:“老天爷,能不能赐给我一盆糊子。”谁知这一说,南天门明晃晃的真的开了,赐给她一个小盆,盆中的糊子总是烙不了。从此,童养媳再也不受婆婆虐待了。这事传开后,人们都在八月十五日夜祭拜明月,祈求“天门开、发大财”。

二是源于祭月神,月神又叫太阴星主、月姑、月宫娘娘、月光菩萨。

崇拜月神,由来已久,早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人们对月亮的升落朔望盈缺认为神秘,又给人们带来月光,古称月亮为“大明”,与太阳并称“明”,故是“日月为明”的会意字。月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月神常常化为月华,降到人间,遇之者拜求福禄即得;向月光菩萨祈求美满姻缘;或情人在月光菩萨面前赌誓、鉴察评理,也是有求必应。于是,便盛行了拜月风俗。但是月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是这个道理。妇女一般拜月,一是祈求生活幸福。二是祈求婚姻美满。三是祈求夫妻团圆,全家团圆。四是祈求月光菩萨牵线搭桥蒂结良缘。这也是邳州人们祭月的一种观念和信仰。

祭拜月神,一般都是瓜果和团饼圆饼(即月饼),因月亮八月十五圆,俗话说:“八月十五日月团”、“十五团,十六圆”,所以祭品也选用滴溜滚圆的瓜果、团饼类,有月团圆人团圆之意,团圆不仅是团聚之意,而是幸福美满之意。人们把这些圆形的瓜果、团饼都盛在圆的银盘中,摆在庭院的圆几上祭拜。《帝宗景物略》谓:“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祈求团圆美满。

祭拜月时有一首祷告歌:“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其中团饼、圆饼与月亮相似,到唐代便成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贡品——月饼了。始称荷叶饼、金花、月华、芙蓉等名词。宋代就称为月饼,苏东坡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祭月时,把一块月饼按家中人口分切成小块,祭完月后可分给家中人品尝,边品尝边赏月;如果家中有一个不在家,可把其中一小块留下,意为祈盼回家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过去的月饼都是家中主妇自做,做多的可以送给亲朋好友,表示节日的祝福。于是便成了相互馈赠的节日礼品沿习至今。

月饼的形式是一样的,圆的,但其口味上品种繁多,有广、潮、京、宁、苏、滇、鲁等品种;品味有香、甜、咸之分;馅料有荤素之别;月饼现在的做法更是花样百出,印花、按花、塑花、文图并茂;具有浓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倍受人们的喜爱。

赏月  中秋节赏月娱乐始于唐代。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某年八月十五日之夜,唐玄宗在一道士的引导下进入月宫,数百名仙女伴曲为玄宗表演霓裳舞,后每逢这夜玄宗都赏月。盛于宋代,沿至现今。赏月一般在十五夜 晚、明月当空光辉洒地的时候,“天上一轮才棒出,人间百姓仰头看”,千家万户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饮桂花酒、赏月色、吟诗作对,喜庆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人们以“花好、月圆、人长寿”来寄托幸福美好的愿望。这天是华夏子孙思念在外亲人的时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月圆盼团圆,已是人之常情。

赏月,给人们以无穷的丰富想象,给人们以美好的寄托,从唐明皇“梦游月宫”始,便编出了“吴刚伐桂”、“嫦娥奔月”、“五鬼指月”等神话故事,给人们赏月时的谈天说地增添遐想;给人们对遥远神奇的宇宙天体的月亮,更增添了仙境般的奥秘;也给人们祈求过上天堂上美好生活而留下的奢望。邳州人们举头望明月,就想起了邳州流行的月宫中的神话故事。

吴刚伐桂的故事  说的是吴刚学仙有过,犯了法规,被天帝罚在月宫里砍桂树。月中的桂树高五百丈,粗五十丈,什么时候他将这株树砍断就算刑罚期满,可是这株桂树是神树,有神奇的力量,吴刚一斧下去,砍出一个口子,等他扬起斧子再砍时,这个口子又长合了。吴刚就这样在那里砍呀砍呀,直砍到今日,还在砍,你看月亮中那棵桂树下,吴刚还在抡斧砍树呢?

这个美妙的故事诱导人们猜想月亮是一个奇异的世界,谁都梦想去月亮上玩玩,同时也对受难的吴刚表示同情,对天帝表示不满。

嫦娥奔月  嫦娥原叫妲娥,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这个故事流传于汉前,《江南子》并有记载。相传,月亮中美丽的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是“王”,“羿”是名字。在帝尧时代,大地上有十个太阳,给神州带来了恐怖和灾害。森林焚烧,川泽干涸,为了解除灾害,天帝派天神后羿下凡人间,解救苍生苦难。后羿奉命带妻子嫦娥来至人间,他好话劝告太阳,每日出来一个,可是太阳是天帝之子,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来更变本加厉,使大地四处燃起大火;后羿看太阳为非作歹,再劝也不理,实在忍无可忍,便搭箭张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并按白昼出降,为人间造福。

天帝见后羿射死了九个儿子,十分生气,不许他们夫妇回到天庭。后羿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不死药”,决心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从昆仑山上西王母那里讨来了一包不死药。这包药,一人吃了能升天,二个人吃了能成仙,后羿不愿舍弃嫦娥,不愿自己升天,便把药藏在床头的匣中。嫦娥受不住人间疾苦,一心想升天,便偷吃了不死药。她来到庭院中,渐渐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冉冉向上升起,越飞越快,直上云天。快接近天门时,忽然看到众神都在斥责“她背叛丈夫,偷吃不死药,怎么有脸再入天庭”;她感到惭愧,无地自容,转飞到寒冷的月宫,从此嫦娥独自寂寞地住在月宫;伴陪她的仅有一只终日捣药的小白兔和一只蟾蜍。李商隐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描写了嫦娥在月宫孤独寂寥的心情。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表现了古代人民丰实的想象力,鞭挞了背信弃义的嫦娥似的人,歌颂为民谋福射日的英雄后羿。当你抬头看明月时,还能看到嫦娥坐在桂树下垂泪,看到白兔在一起一落的捣药呢。

赏月中,历代文人墨客都倾吐了无数歌颂赞美的咏月诗章,谱绘了一张张令人神往的月宫盛景和嫦娥奔月后的画卷。

月亮是宇宙天体中的一颗星球,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东汉科学家张衡曾在《灵宪》一书中写到:“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指出月亮是受太阳光的照耀反射而发光的,太阳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到月球上,当月球背向太阳看不见时,就是农历初一,称为“朔”;当月球被太阳照射转向地球时,就是农历十五,称为“望”。中秋节正当秋分,太阳几乎是直射到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所以月亮看起来显得又圆又亮;月亮几乎成了我国人民悬挂在九天上的一个日历。

月亮中的阴影,是月球上的低洼处,亮处是月球上的高凸处,受阳光的照射,就出现了亮处和阴影,并非什么桂树、嫦娥和玉兔,那种动态是人们在仰望时的一种幻觉。神话传说是人们的丰富遐想,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向往,对月球探秘的愿望。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登上了月球,并拍下了月球的照片传送到地面。不久的将来,月球可作人类第二个故乡和遨游之地了。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22779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