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为了那年那月这块布——记邳州市蓝印花布第四代传承人王如坤

发布时间:2020/9/28  新闻类别:非遗保护 点击次数:910

2020年9月12日,我和周波、刘波涛、李修运,应文友谭丰华邀请去邳州岔河良壁采风,参观了蓝印花布传承人王如坤的农耕博物馆和蓝印花布印染作坊,并在1400余年的大槐树前和蓝印花布印染作坊门前合影留念。

由此想到,2018 年 3 月 28 日上午,我们编采组一行六人(张士伦、刘向侠 杨月珍 李莉、韩静和我)慕名到邳州市岔河镇采访蓝印花布传承人王如坤的情景。

王如坤,男,1950 年 2 月出生在岔河镇良壁村,大专文化,中学教师退休,他可是邳州的名人。他的业绩先后被编入《教坛名师传》《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语文名师传》《中 华当代名人辞典》等。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省收藏协会会员,邳州市第十一届、十三届政协委员,也是一位有建树的古徐文化研究专家,大汶口文化研究专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间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善于研究的学者和收藏家。他曾荣获邳州市首届美老人和邳州第四届美邳州人(提名奖),他的更大名气是 :他是蓝印布第四代传承人。

我们走进院内,室内室外,无处不见他收藏之物。他真是无物不藏,是物皆宝,从六千年的古陶器到明清国民时期民间杂件用品,总量超万件。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他的蓝印花布印染作坊收藏室,布料柜里有成批的蓝印花布,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蓝花布衣服 ;另一间屋里面还有他精心设计凿刻的 150 余种蓝印花布模板和蓝印花布等实物,让我们重温了那蓝蓝的记忆,圆了那蓝蓝225五彩缤纷的这方土地的梦,陶醉于那蓝蓝的色,白白的花……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他的介绍。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采用全棉手工纺织坯布,以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后用镂空版白浆防染施温印制。邳州蓝印花布,始于唐末宋初,成熟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和民国。

他说 :他制作的蓝印花布都是纯手工的。其花纹图案粗犷、简洁、质朴、明亮,与江南繁凑合齐鲁简练的风格不同。其染色也别于江南特色,江南色轻,以染月白、浅蓝、天蓝为主 :齐鲁染色重,以染青、蓝色为主 :而他染的蓝印花布具有柔和、沉静、悦目的小缸青的特色。其内容多以喜庆、吉祥为题材,为寄托人们所祈求祥瑞、避邪纳福、人口繁衍、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其色彩虽然都是白蓝相同,但对比强烈,淳朴而亮丽,染色、花纹都适于百姓的心理需求。

蓝印花布糅合了传统纺织、绘画、凿刻制版、防染剂配料制浆、印染,天然的靛蓝和豆灰粉防染显花制剂,印染出蓝白相间、淳朴自然、绚丽多彩、变化万千,蓝蓝的色像天空,白白的花像云,散发着蔚蓝天空明静清爽的蓝香。

蓝印花布题材广泛,花鸟虫鱼、禽兽人神、山水楼榭、日月星云,王老师无不巧妙构思其中,以简单的点线面组合凿刻和印染,创作出一幅幅吉祥如意的图文画面,以谐音和隐喻的形象化语言,表达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情感 :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小燕迎春、花开万字流水、万年花香、满庭花香等等。

他说:他是将点线面巧妙地结合,构成了疏密、虚实、简洁、明朗、朴实、艳丽的蓝印花布图案,并成为人们主要的服装饰品,是邳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给蓝印花布印染奠定了坚实而丰厚的底蕴。蓝印花布印染的品种,既有传统的花纹品种,也有现代的花纹品种,主要做设计凿刻印花版上体现 ;只要掌握绘画凿刻漏花版和刮浆的技艺,便可得心应手,就可以印染层出不穷的图案品种来。

染坊印染必须具备的印染器具有 :大染缸、小瓷缸、罐子、瓷盆、秤、锅灶、拉子、布罩、过滤器、搅缸棍、耙子、担布板架、案子、晒布杆、压布棍、刮灰刀、布浮子、挑布杆、尺子、锥子、剪子、刷子、垫洗板、擦巾、版夹子、柜台、布料柜、围布、布挑担等。绘刻印花版主要工具有 :画笔、画尺、凿刻刀、垫板、锤子、冲子、摩擦珠、鬃刷子、笔筒、工具筐、牛皮纸、小桌凳等。只有有条不紊地使用这些器具,才能完成印染工艺,印染出理想的蓝印花布。

他说 :“光绪年间,邳州染坊达 172 家,种植蓼蓝草 390 余户,良壁村有 10 余家,我的祖上也有染坊,决不能让它在我手中失传。”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他的祖父还在菜园中种有四分蓼蓝草。孩提的他曾经帮助他的祖父抱割下来的蓼蓝草,递给他的祖父往打靛缸中塞装使之发酵,而后取其汁浆,俗称打靛蓝。七十年代初,面临蓝印花布消亡的关键时期,他还从火堆里抢救了百余片祖传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印花版,像宝贝一样保存珍藏。

蓝花布印染是印染中的精品,布上面显示的各种花纹图案,都是取至于民间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期盼和理想习俗。如“凤穿牡丹”“花好月圆”“鸳鸯戏水”“鹭鸶踩莲”“喜鹊闹梅”等花纹图案。这些花纹图案不仅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爱憎,同时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愿和祝福,民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蓝印千载”续缘分。身为第四代传人的王如坤,秉承祖辈传续,孜孜求索,几十年来悉心钻研印花布的历史文化渊源,民俗生活、印染工艺、操作程序、图案寓意及文化价值。对蓝靛染道的技法,已然烂熟于心。他还经常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请教“怎样提高与升华”。通过对传统的纺织、绘画、凿刻制版,防染配料制浆、印染等民族文化综合艺术的运用,越发展现了漏孔版画艺术的魅力。由于使用天然的蓝靛和灰粉防染显花制剂,所印染出来的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色彩光泽鲜亮,纯朴自然,靓丽多姿。

在 2002 年,他恢复了家庭的大染坊,纯手工印染,使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再现人间。随后,受到人们的青睐,名声也不断地扩大。

王如坤醉心于布料的变色过程——从染缸取出放在缸口“担布板”,反复晾晒数遍进行氧化,布由黄变绿,由绿变蓝。他说 :“这它象征大地(黄色)——大地之上蓼蓝(绿色)——天空(蓝)依次转化。大地赐予我们生存与生活,蓼蓝让我们景仰天空。”

2008 年,蓝印花布被列入徐州市非遗保护名录。2009 年春被江苏省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及传承人。2008 年 10 月 16 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宝马集团等 60 余家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组成的“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一行,前来染坊进行参观、采访,给予高度评价 ;并通过电台、报刊、网站等做了详细的报道。2009 年,邳州电视台又进行了专访,拍摄了《王如坤和他的蓝印花布》专题片,在中国北京地方电视台专题片参赛中获银奖,2010 年又获“五一工程奖”。他 10 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举办的非遗作品展演会、博览会,多次参加中国非遗高层论坛。为了蓝印花布技艺的普及,他主编出版了《邳 州蓝印花布》一书,建立了邳州蓝印花布艺术展馆。

他有一个儿子在北京,两个女儿在家乡。他准备把蓝印花布技艺传承给二女儿,让蓝印花布技术不能失传,延续绵长。

此次采访,我们粗略领略到王如坤老师对蓝印花布的坚守与深情,我们也更能体会到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

作者 景胜 向侠 月珍 李莉 云河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20306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