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行业史志:邳州航道站发展史话

发布时间:2020/8/24  新闻类别:资料库 点击次数:453

  (作者:王以太)

  “邳州航道管理站,半个世纪几变迁。从有到无无到有,酸甜苦辣终于甜。”吟罢四句打油小诗,引出一段运河佳话。话说古老的大运河从它的发祥地京畿重地---大兴宛平的道惠河张家湾启程,一路挟燕赵烽烟,越齐鲁大地,日夜兼程,穿府过州,浩浩荡荡直奔江浙而来,当前锋跨过台儿庄,越过梁王城,从大王庙顺流而下时,但见水面宽阔,舟船稠密,秩序井然,未有激流险滩、未见堰坝障碍,看到的都是高架飞虹,层楼林立、车流滚滚,市井繁荣。一时错愕,忙问左右:“此为何地,莫非桃花源乎?是谁在为我值班服务?”船老大笑曰:“此乃古邑邳州,风水宝地,现由京杭运河江苏省邳州航道站管理矣。”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提起京杭运河江苏省邳州航道站,又是一波三折,请让我慢慢道来。航道站从它的成长发展历史来看,可以说是沧桑多变、曲折坎坷,但从它的成立到撤销,从它的恢复到发展壮大的轨迹来看,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不断进步相协调相吻合的。作为伴随它沉浮半个多世纪的过来人,我觉得应该把它记录下来,给大运河、给邳州留下一些痕印,也许是件好事。当然由于时过境迁,为时已远,加之事务繁杂,记忆有限,可阅资料不多,仅凭脑海回忆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错讹之处,还请知者指出,智者教正,不胜感激。但它的发展历史梗概是清楚的,本文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亦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了解大运河及邳州航道站的历史应该是有裨益的。

  成立

  大运河管理的历史可上溯到秦,自秦以后,历代均设置河道与航道管理机构。其航道管理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实行河道与水运管理的王朝,而且还提高到了法律高度,揭开了我国古代河道与航道管理的首页。新中国成立后,京杭运河苏北段由沿河各专区市县交通与水利部门分别管理。70年代交通部门建立了大运河统一的管理机构来管理航道船闸,运河两侧的有关堤防、节制闸、补水设施等则由水利部门管理。

  1958年京杭运河苏北段扩建工程期间,中央交通部曾考虑京杭运河的统管工作。1959年3月,京杭运河航运局徐州统备处于徐州成立。此时,首次成立了邳县航标站。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11月,京杭运河航运局徐州筹备处下马,苏北运河划归江苏省交通厅管理。1962年2月,为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全省成立镇江、淮阴、盐城、扬州、南通、苏州、无锡7个航道养护段,6月建立邳州航道站,直属省厅工程局管理,请注意由航标站改名为航道站,说明它的管理范围扩大了,任务也重了。

  刚成立时的邳州航道站,没有站房、没有宿舍,临时设在邳县港务局内,借用邳县港务局二区食堂旁的三间平房作为办公室。站长、会计、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一屋办公,6张办公桌,6把椅子,两个文件橱,办公吃饭开会三合一,办公桌也是会议桌,也是餐桌。港务局又借给6间宿舍作为外地职工住所,生产工具仅一条航标船“徐航一号”,作为邳州境内乃至上至徐州下至皂河船闸及大王庙——台儿庄之间大运河航道管理维护使用。唯一的固定资产就是当时建在运河岸边张庄的一个器材仓库,大家习惯叫“张庄仓库”。计有6间库房,6间平房,组成一个小院落,院前是一个球场,场边打一口水井。库房里堆放的主要物资是大量的航道器材、灯头、闪光仪、标志牌、扦道板,还有一些测量器材、船上用品等生产设备。平房里则住有3户职工家属,分别是陆修文、王振亚、陈宝光(拥军模范庄印芳的丈夫)。一条航标船停靠在水利局仓库码头边的驳岸旁。

  我是1968年底在部队因病退伍到地方后安置到航道站工作的,当时我还不知道航道站是做什么工作的,县安置办告诉我:按规定,你是运师毕业,应该去教育口工作,由于你身体不好,照顾你去航道站,那里有一条小白船(航标船)在河里跑,比较清闲,对你身体也有好处,我便服从了分配,也从此与大运河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从这点看,可见当时航道站的萧条及艰难处境,我去后所见所闻也证明了这一点。

  1972年时任邳县港务局书记的王军同志看到航道站的困难,且长期住在港务局内也不是办法,便主动联系将原轮船公司(当时撤销)在县二招门前的一块闲置地皮划拨给了邳县航道站建设新站房。有了土地,便积极筹备,当时为了省钱,节约经费,站里技术员闫四华自己设计图纸,自己浇筑水泥棒、水泥板作为房梁和楼板,几经努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建成了一栋八开间二层小平楼,另建三间大仓库,在那时看来,已经称是很阔气的了,颇受路人羡慕。但好景不长,到1978年底,邳县航道站被省交通厅下文撤销了,一夜之间,邳县航道站难以置信的没有了,办公楼、房产交给了地方,只剩下无人问津的张庄仓库还在那里孤零零的守望着,职工干部也是多处分流,各有所归。

  撤销

  1978年底邳县航道站的撤销,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当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归纳起来,无非就是管理不顺、冗员拥塞、政令不畅。进入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山头林立、派性不绝,相互攻击、不问生产。当时,业务由省交通厅管理,人事归地方,生产任务难以落实、职工人员严重超编,加上个别人私欲膨胀、派性发作、秩序混乱、政令不畅、天怒人怨。我记得当时省厅下放一条长期在镇江施工的大型吸式挖泥船“汉江号”,挂靠邳县航道站代管。这条船的职工从镇江来到邳州,很不安心,一心想回南方,由此衍生出的问题层出不穷。该船组书记徐怀林也是没有办法,经常来站里诉苦,到徐州交通局白秀武(局长)处诉苦,甚至跑到省交通厅求助,但毫无结果,谁也解决不了问题。徐怀林书记是个老实且有责任心的好同志,领导虽然知道他的苦衷,但在当时的环境里,也没有什么良策可施,只有好言劝慰,以待时机而已。

  70年代中期,航道站由原来的一艘航标船“徐航一号”又调来一艘“徐航2号”,并调配抓斗式和吸式两条挖泥船。据说省厅准备调这两条挖泥船到一个大型工地施工,但船组却以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以刁难,不予配合,最终没有成行,影响很坏。站机关更是闲散人员繁杂、派性斗争不断。当时老书记 于敬亭也难以开展工作,看到在站里难有作为,1978年初便借县里抽调人员到基层蹲点支农的机会下了基层,离开了办公室。临走前还拉了我一把说:“你跟我到下面蹲点去吧,在这里能干什么?”就这样我便跟着老书记来到了新集公社农科站(王圩大队)蹲点一年。到1978年底蹲点快结束的时候,传来了撤销邳县航道站的消息。

  撤销命令由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实施,政治部主任杜义带领工作组来到邳州执行。单位撤销关键是人员安排,按要求,人员由运河公司统管分配,但邳州籍无人愿去淮阴(运河公司及船闸处均在淮阴),于是大家便各找门路,自行解决。当时杜义组长曾想叫我留下负责设一个点,我未答应,便和最后剩下的九个人安排去了同属省厅管理的邳县港务局,在港务局一干又是十年,1987年又传来了邳县航道站恢复的消息。

  在航道站撤销人员南调过程中,部分在邳工作家在淮阴的同志顺便搭车回到了淮阴,在航闸处工作,以后都成了省航闸处的骨干。如蒋政治同志后任航闸处机务科科长,王奇同志后任处工程总队主任,主管全处从徐州到扬州大运河上10座船闸的维修养护工任务。

  恢复

  邳州航道站的恢复成立是在1987年9月,距1978年邳州航道站的撤销过去了10个年头。十年来,大运河邳州段乃至上至徐州及大王庙至台儿庄中运河段由于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大运河的通航条件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被破坏。航标维护、航政管理、清障打捞、疏浚测量等生产业务都是欠账的,特别是航政管理方面情况更为突出。80年代初开始,正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春风东渐,百花齐放,人心向上,百业兴旺,水上交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单放船、挂机船、小船队、大拖轮,百吨载千吨装,向来冷清的河面一下子热闹起来。紧接着便是大运河沿河港口、码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特别是小码头单位建、乡镇建、村里建、个人建,遍地开花,比比皆是。大的港口还知道找有关部门批准再建,小码头则完全没有审批的意识,因此未批先建、未批乱建的现象十分普遍,问题非常突出,这就给大运河航道安全畅通带来了很大问题。如果不扭转这个局面,作为国家二级航道的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作为我国唯一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自然就会影响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因此,管理好邳州段大运河,保证黄金水道的安全畅通,促进工农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就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恢复原来行之有效的大运河航道专门管理机构,便顺理成章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987年6月,江苏省交通厅终于发出了恢复成立京杭运河江苏省邳县航道站的文件。

  对于邳州航道站站址的选定,省交通厅开始曾想建在皂河,因邳州段辖区上到台儿庄,下到刘老涧闸104.5公里航道,皂河较适中。但了解熟悉该段航道情况的薛连坤处长认为建在邳州较为合适,虽然地理位置稍偏北一点,但邳州上下航运发达,航道条件特殊复杂,应是重点。加上原来站就建在邳州,人的心理上也有归属感,对航道管理也有利,因此建议航道站仍设在邳州有利,省厅遂采纳了薛处长的建议,站址设在邳州便定了下来。

  那时我还在邳县港务局工作,建站的文件由省航运公司执行落实。时任邳州港务局局长的吴延祥同志是运河航运公司调来任职的,因此,选调邳县航道站领导的任务便交给了吴局长。吴局长是外地人,豁达大度、清廉开朗、有魄力、有办法。有一件小事至今不忘,值得一提。大约1983年秋,运河公司一船队指导员,刘昌季随船队来到邳县找吴局长玩,刘也是我的战友。那时吴局长家在淮阴,我家在乡下,都是单身汉,吃食堂。吴局长便把我叫去和刘昌季一起吃顿饭。作为港务局一局之长的他没有动用一分钱的招待费,也未去饭店,,自己到门口小商店买了瓶白酒,我则到食堂弄了几个大锅菜,,下班后在办公室吃了起来。吴局长说:“今天无外码,都是自己人,随便吃。这顿饭吃的特温馨,有正能量,这个正能量直到现在还存在。

  书接上回,话再说回来,吴延祥局长接了恢复筹建邳县航道站任务后,雷厉风行,立即在邳县港务局干部中选调出三名中层干部到邳县航道站拟任站长和书记。后来事有所变,三人中另二人因故未来,因我曾在航道站工作过,情况比较了解,业务还算熟悉,最后我一人来到了邳县航道站任站长兼书记。由于是一个人,特别忙,压力也大。从上下联络,选配人员、开展业务、组织生产,直忙的焦头烂额,不亦乐乎。记得1989年一次去淮阴处里开会,回来途中在新沂遇车祸,腰部受伤,几个月不能行走,因忙又不能住院,只好在站里边治疗边工作,有时会议就在床前开。

  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在人员不足、生产工具不全的情况下,1988年7月下旬,突然又发生了中运河泇口沉船大抢险事件。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打捞抢险中,惊动了县里,惊动了省里,更是对刚恢复的邳县航道站的考验,由于多方努力,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抢险任务,受到了省厅的表扬(详情将另文细述,此不赘言。)

  经过风风雨雨的锻炼,特备是打捞抢险斗争的考验,邳县航道站不仅站稳了脚跟,也在恢复中不断发展壮大,也迎来了航道事业大发展的春天。

  发展

  京杭运河江苏省邳州航道站从刚恢复成立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四层办公大楼的洋洋大观,以及各股室的设置和全套生产工具的配置,是在各级领导关怀支持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就从办公室和宿舍地址的选择和建设说起吧。刚恢复时,我一人拎包出来到邳县轮船客运站租了一间房,称作临时落脚点。接着省船闸处拨款10万元买下了运河大桥边沙东升的三开间两层私人小楼作为临时办公室。外面自制铁栅栏,圈上一个小院子。楼上挂了个航道站的牌子,算是临时办公地点。接着又拨给了一条航标船开到邳县,停靠在办公室门前的临时码头上。船上的工人都是在原航道站撤销时随船去淮阴的老船员。离别十年之久,一朝回来,自是皆大欢喜,十分满意,非常珍惜十年一遇的大好机会。因此,大家的工作热情都很高,包括家属都非常支持站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也以此作为教育职工的一个支点,告诫大家要珍惜机会,好好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此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在住宿方面,上级拨款在运河派出所南侧购买了刚开发的十四套商品房,解决了职工的住房困难,进一步稳定了职工情绪。

  为了彻底解决站房问题,省交通厅在1990年拨款买下了运河镇向阳村靠近排灌站下边的一个大汪塘子,作为两个航道站建办公室的用地,两站即京杭运河江苏省邳州航道站(专管京杭大运河邳州段航道)和江苏省邳州市航道站(专管邳州市内支线航道),到省厅则是一个“婆婆”。当时两个站都没有办公地址,所以省厅一次性解决了两个站的站房建设用地问题。一个汪塘一分为二,两家各占一半。1992-1993年两站便先后建起了办公大楼和各种附属设施。

  生产工具也逐渐配齐,从一条航标船又先后配置了航政船、打捞船,汽车等,所用设施一应俱全,又建造了靠船用的专用码头,为邳州段的大运河航道管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举例如下:

  航标管理,从原来的简易浮标到灯塔座标,航标能源上,从煤油灯到干电池组再到太阳能电池,有了飞跃的发展,而且开创了微机管理。因已在《大运河航标史话》中详表,此不赘述。

  航政管理也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过去的私搭乱建,未批先建做到了规范化管理,所有临河设施,有申请、有批文、有验收,程序一个都不能少。凡未经批准私搭乱建的一律拆除。不够二级航道标准的全部整改。对所有跨河电线、过河电缆、地涵、桥梁、栈桥、码头进行了大检查。大清理。而且对所有临河设施全部建立台账,做到有档可查,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有力的制止了一哄而起的混乱局面,有效的保证了大运河邳州段航道的安全畅通,受到了船民的称赞和上级的嘉奖和表扬。

  几年来为了适应和促进大运河水上交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航道站的机构设置也与时俱进的做了相应的调整。把原来的股室改为三个办公室,除机关办公室外,设有计划财务办公室,航道航政办公室,在管理重在一线的思想指导下,航道航政办公室下施三个管理大队,即邳州航道航政大队(驻邳州),宿豫航道航政大队(驻皂河)宿迁航道航政大队(驻宿迁),三个大队之间一年一轮换,既能让每个管理人员全面熟悉航道情况,也做到了航道航政全天候、全覆盖的无缝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的奖励,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

  丰碑

  看着当前大运河航道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这大好形式的取得是与省交通厅、苏北航务处及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如在中运河泇口抢险打捞中,邳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给予了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筹建办公楼时也给予了多方关怀。如建办公楼用的图纸是南方外地设计的,按当时规定,外地图纸必须得到地方规划部门认可批准。为此,邳县规划办从速给予了审查放行,时任县长晁念胜,县委副书记花怀杯亲自过问,予以签字批准。使办公楼终于按时开工建设。在开展航道管理各项工作中,也得到了县交通局、水利局。港监所(海事)水上派出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交通局徐树香、副局长,刘同庆、李刚有时亲自出马,共同解决问题。李刚副局长曾和我一起乘船检查洪水灾情,研究确保运河畅通问题。刘同庆副局长曾冒雨和我一起去航道检查解决有关问题。刘同庆局长是个实干家、能吃苦,特实在,后调任徐州市交通局书记。水利局副局长陈素敏(后任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在苏北运河整治中曾任邳州总指挥,在疏通邳州段大运河航道中给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港监杨井岩所长、水上派出所的同志都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大力协调,解决了不少航道上棘手的问题。

  省苏北航务处薛连坤处长,毕业于航道专科学校,科班出身,技术熟练,领导有方,对邳州站的恢复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特别对航标管理要求严格,如对航标灯闪光的频率要求之高、检查之严,至今记忆犹深。他现场亲卡秒表,亲手示范,一秒都不能差。这种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就是在退休后还常来基层,看望职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苏北处航道科科长于千和接任的陈如洋两位科长也对邳州航道站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对邳州段航道了如指掌,且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陈如洋科长年轻有为,好学向上。1995年交通部在全国交通口仅招录2名部级公务员,他在工作之余,经艰苦自学,如愿考上,随即调部工作。人虽去了北京,但仍不忘大运河。1996年他在交通部还牵线搭桥介绍苏北处有关航道人员去航道事业发达的外地去学习考察。于是,分管航道的薛处长带领我们一线邳州、宝应、邵伯三个站的站长到长江航运局重庆、四川、武汉等航道部门参观学习,受益匪浅。现任副处长金坚良同志是邳州站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从他当测量队长、航道科长,直到副处长金处长对邳州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陈柱同志当时是航道科最年轻的工作人员,聪明能干,善于学习,自学成才,是个航标专家,多次参加国家及国际航标会议。他勤走基层,多次到邳州站来检查调研,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对邳州段大运河航标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记得1992年,正值汛期,他来站调研,我陪他乘航标船去上游查看,不料由于洪水太大,在徐塘闸附近航标船被突发横流打沉,他临危不惧,帮助大家脱离险境,没有造成人员损伤,至今记忆犹新。

  在邳州航道站建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历任邳州站领导也都是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功劳、他们的精神,大运河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是:第一次航道站成立历任领导有:江国庆、宋进才、陈化一、马斗寅、王向东、周厚钦、王成功、于敬亭、崔传馨,第二次恢复邳州航道站历任领导是:王以太、钱金陵、杨自州、甄长征、彭雷、张跃、武加文。

  在广大职工干部中,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邳州段航道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年轻像一轮红日刚出海;他们健壮像一排排白杨要成材;他们热情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他们纯洁,像蓝天白云彩。有了这样一个奋发向上的群体,何愁邳州航道事业搞不好,让我在大运河的朵朵浪花中,撷摘几朵来欣赏吧。

  保证大运河航道通畅,首先离不开航道技术人员。刘衍庆、彭柏青、涂晏萍他们都是站里的技术骨干,技术上的顶梁柱。刘衍庆、涂晏萍家庭成分高一些,文化革命中受到冲击,戴白袖章,但在接受批斗之余,仍坚持工作,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用他们掌握的技术,以实际行动默默无闻的为保障大运河畅通工作着,后来、刘衍庆、涂晏萍均调省交通厅工作,为江苏航道事业作出了贡献。

  老职工米家万,蒯世清,他们的家在武汉芜湖,只身在邳。是1959年建站时他们响应支援大运河的号召,从长江航道局(武汉)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到邳州的,一干就是二十年,每年仅有一个月的探亲假,但他们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为邳州大运河航道贡献了青春。老书记于敬亭(曾担任过邳州副县长)陈化一在航道站工作期间,那种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最后均积劳成疾,殉职在为大运河航道事业奋斗的岗位上。老书记马斗寅1973年从八路公社书记调任航道站书记,短短几年颇有建树,后调任县政协,稍后任政协副主席。

  老职工路修文,郭彦松都是普通工人,郭彦松文化不高,但能吃苦,不管是在刘山船闸还是在航道站工作都是工作第一,没有私念。家住运河南大堰外郭庄,离单位10里之遥,又不会骑自行车,每天步行上班,夏天一腿泥,冬天一身雪,从不旷工迟到,中午带几张煎饼,吃咸菜算作午餐,人们誉称“老黄牛”。路修文河南原阳人。有文化海军退役,在机舱工作,技术熟练,也是1959年建站时从武汉长江航运局支援苏北大运河来到邳州的老同志,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大运河航道事业,平时他关心国家大事,对有关问题的见解都是为人称道的,人称有“两下子”。2015年去世时,邳州航道站在殡仪馆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领导、职工代表都参加了告别仪式,我也参加了悼念。其子路海通、路江通、路运通都劝我说:“王叔,你年纪大了,别到戴庄去了”。我说:“老同事去了,再送一程吧”。回来后我写了一首悼念的诗,现抄出来算作怀念吧。

  悼念路修文同志

  惊悉老友驾鹤游,长河呜咽悲泪流。

  风雨同舟辅玉道,朝夕共力襄金瓯。

  大江伏波寒暑近,运水踏浪丹心留。

  雨露风霜凝丰碑,大运河水铭春秋。

  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只是全站职工干部的代表是这个光荣集体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闪烁着运河的光辉,记录了不凡的人生,歌颂了社会进步。

  颂歌

  写到这里,我越发觉得能为大运河工作服务一辈子,感到骄傲,能为大运河尽一些绵薄之力感到自豪。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奇迹,是中国的骄傲,是东方明珠,是民族瑰宝。我们要记录它的雄奇。宣扬它的灵魂,歌颂它的伟大,传承它的精神。在这方面,我们欣喜的看到邳州的名片,《大运河文化研究》、和《邳州文化》等报刊都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并正向深度、广度挖掘。原市政协副主席刘彤在他办公室和我一次闲话时说:“邳州有许多历史遗存和历史故事、要挖掘,要抢救,别让它消失在我们手里”。他的《李超时和红十四年》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杨光正老师主编的《大运河的传说》和《弘扬运河文化拥抱运河时代》及《京杭运河千里行》系列顾欽雍先生的《大运河号子》,张玉迎先生的《运河西岸话春秋》系列,都热情洋溢的记录,赞美了大运河的风采及精神。重视历史发掘,善于朝花夕拾的周伯之老师,徐景洲老师都写出了许多附有历史传奇,文化蕴含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回忆文章,他们唤起了许多历史遗忘,收集遍地宝藏,这是难能可贵的善举。词赋家刘汉起先生的妙笔也许正在撰写酝酿一篇“洪福郁郁,运水泱泱”的新的运河赋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来把大运河写好,宣传好。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灿,让这块瑰宝更加辉煌,让大运河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历代文人墨客对大运河也是赞誉有加。李白的《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曰:“齐工凿运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生人即人民,唐代讳民故曰生人)几句话道出了大运河的功绩和不朽。唐文学家皮日休《汴河怀古》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沿运河南巡经邳诗曰:“艾阳迁建圣恩留,患自羊山初改流。一片白波浮古垒,士人犹道归邳州。”此外还有许多艺文、杂记不一而足。仅此,足以例证大运河在历史上的风采多姿。在华夏腾飞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更加施以浓墨重彩去吗?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邳州航道站经过风雨洗礼,坎坷前行。在风雨飘摇的文化大革命,从有到无,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无到有。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前进,有诗为证:

  邳州航道曲

  大运河水波浪宽,航道管理几变迁。

  黑云摧城刊沟浅,红旗开天运水连。

  审时度势需上下,依规循律可北南。

  畅通京杭大运河,喜迎平安万里船。

  书接上回,且说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来到邳州,在港务局处稍作调整,别了一个弯,便又一路南下向骆马湖进发,一路上但听哗哗水声在不停传叙着在邳州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邳州的邳州故事。这正是“大运河水邳州过,知道邳州故事多。”各位看客,欲知还有哪些故事,且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23534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