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地方史考:邳州北部地名的混乱与历史的辉煌(作者 崔学法)

发布时间:2020/7/7  新闻类别:资料库 点击次数:525

  在邳州北部有多个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如梁王城、刘林、九女墩、良壁、大墩子、黄石、艾山,这些遗迹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远古。这一带在历史上一直属于徐州的彭城郡武原县,直至隋唐时代废除武原县,方归下邳。由于历代兵荒马乱、灾害频临、山川虽在,人口流失,遗迹埋没地下,名称几近狼藉。现在发现邳州最早的志书是明朝嘉靖年间《邳州志》,那么,远古到隋代《徐州府志》、《彭城志》又能保留多少武原文史?隋大业到明嘉靖的武原文史遗落何方?嘉靖以来《邳州志》又有多少武原记录。

  在这伤痕累累的古遗址中,结合历史典籍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尽量探讨、挖掘他的原貌。

  一、邳州北部几个古地名探讨。

  (一)、武原:在邳城镇泇口。武原最早出现是西周早期穆王时代,徐偃王向南发展被攻击,逃回彭城东武原徐山即今依宿山。汉高祖设“武原侯国”,卫胁卫寄卫不害祖孙三代共做58年“武原侯”。汉宣帝废除武原国后设武原县。春秋时,楚国贵族屈原族人屈到逃到武原避难,后世遂到为姓,成为武原到氏家族,这个家族从到彦之勇猛之将嬗变到子孙后代文人学士,风光了整个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隋开皇十一年(591)改武原县置,属邳州。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大业初属下邳郡。唐初属邳州,贞观元年(627)废。武原地名逐渐湮灭。遗址在泇口(今属邳城镇)北白滩湖内。

  (二)、梁王城:在戴庄镇。近年通过多次考古挖掘,确认为古代徐国亡国前最后的国都,应该称“徐国城”或“大徐城”。为什么又称梁王城呢?公元515年,才五岁的元诩即位后为魏孝明帝,其生母胡氏开始擅权乱政,宫廷内乱,军阀割据、藩镇反叛、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民不聊生。南朝梁武帝乘机北伐。正光末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干脆自己称皇帝。魏军来攻,元发僧投降梁朝。梁武帝派陈庆之迅速占领徐州、邳州,一度围困临沂,攻占洛阳。梁武帝是一位酷爱佛教的皇帝,梁军在此建立一座佛寺,称“梁王庙”。后来下面发现徐国古城,因此此处又称为梁王城。北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称古良城在邳北泇口庄南。又呼为梁王城也。”可见早在宋代当地群众口头上就把梁王庙混为梁王城。从而湮灭了古徐城。

  后来,这一带发现了“徐王鼎”,有人就演绎出徐王粮来。浙江省社科院董楚平先生认为是个“字,从井,取型范义,即度量字”。南开大学蒋玉斌先生发现是个字。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个字即是“季粮”。这样就成了“徐王季粮鼎”。笔者认为董楚平先生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说文井部》称“刱,造法刱业也。从井 刃声,读若创”。创、刱二字因音同而通假。“作”字亦有起、始、兴建、创制之义。“创作”本作“刱作”,是由两个近义字组成的双音节词。这字两种写法都与粮、良、粱相去甚远。即使就是“徐王粮鼎”,多少代徐王怎么能用这一代徐粮王名作为国都呢。徐国国君称徐偃王、徐驹王,怎么又称称谓不在王前而成了徐王粮了呢。不是哪代徐王名,而是徐王做一项活动。梁王城实际名不正、言不顺,只能是古徐城。

  (三)、黄石:在戴庄、岔河之间。邳州各代史志均称古代这个地方为“黄池”或“潢池”。北宋“道君皇帝”宋徽宗年代,在此小山建立一座黄石公庙,后人称小山为“黄石山”,遂称此地为“黄石”但民间至今仍称为“黄池”,顽强的保留古代人文地理。

  (四)、良壁:在岔河镇。是邳州最悠久的古村落之一。村内存有大量的历代遗址、遗物,如古唐槐、兴化院、汉代石羊等。大量遗迹表明:这个村落是邳州最古老的村邑。春秋时这一带以“良”命名的地名在文献中屡见,后来又被一些地名混淆,疑或良壁是良的遗址。梁王城很简单,古代徐国城,错为梁王城。但是地名演变导致复杂化。西晋设良成县置,属下邳国,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沂水东(今合沟镇一带)。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后来的这个良城出现,演绎出了良王、良王城、梁王城,这个良城搬去了古徐国即今邳州戴庄、岔河一带。丢失了“良”心(良的核心)。还好,仍然保留“良”的一壁,人们仍可以根据蛛丝马迹找到一些历史沉积。

  (五)、艾山:在邳县老县城(邳城)北,今属铁富镇。根据大量历史典籍记载,这一带在春秋时代有一个“艾侯国”,由于时代久远,在加上江西修水、山东莱芜、曲阜一些地名整理的介入影响,作为春秋时代响亮名称“艾陵”逐步消失,历史回声逐渐减弱。九十年代初,我们几人与陈永清老师还在艾山东麓见到古代栈道,当时《邳州日报》有人还作了报道,可惜九龙公园建立,破坏了唯一仅存的遗迹,掩盖了本来的历史文化,与古代艾陵的显赫的人文历史恐怕南辕北辙,渐行渐远了。

  二、华夏文明史在这里转弯

  根据国家古籍记载,这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是鲁南苏北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特别是社会制度转变时代,是各种势力异常活跃的地方。由于地名的混乱,使这个地方推动历史进程的一些重大事件,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艾陵大战的前前后后

  春秋后期,僻处东南的吴国崛起,他们学习中原文化,引进各国人才,如孙武、伍员、伯嚭等。初步产生封建阶级雏形客卿政治。到夫差登基,吴国强盛起来。夫差(?-前473)是阖闾次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为遵从败于越王勾践的父王阖闾的遗训,即位当年就以伯嚭为太宰,与老将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复仇。次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前486年,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水,开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再加上自己传统的那股蛮劲与韧力,成为东南方新崛起的军事强国。

  与此同时,原来的老霸主晋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国家内部公卿相互倾轧、争斗不止,处于瓦解的边缘,已经不可能再有所作为。这时齐国的大权掌握在陈国逃难贵族陈完的后裔田氏手中,田氏的势力超过了国君,国相田常(田成子)早有顶着齐君的旗号称霸中原的野心。他首先向与晋国交好的邻居鲁国开刀,屡兴刀兵,使鲁国土日削,国势日危。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再次伐鲁,鲁哀公听冉有主意,迎孔子回归。(左传:齐伐我,冉有言,故迎孔子,孔子归。)孔子派出了能言善辩,多谋多慧的大弟子子贡,游说吴国,挑唆齐吴相斗,从而保住鲁国。已经称霸南方的吴国当然不会局促于东南,看着齐国取晋而代之,它也要在中原一显兵威,尝一尝让那些素称文明之邦的诸侯听命的霸主滋味,领略一下接过方伯斧钺,以王命自专征伐的威风 。子贡并帮吴王游说越国,解除吴国后患,组成吴越联军,共同伐齐救鲁。这就发生了春秋时期最惨烈的战争—— 艾陵大战。

  对于这场战争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史家历来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发生在泰山以南泰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在莱芜。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地方是不是吴齐两国的主战场,泰安在鲁国国都北只有几十华里,属于鲁国疆域。齐鲁正在此处进行激烈争斗。吴国军队沿泗水来,路过下邳、兰陵诸多齐国领土,齐国安能无动于衷,让其长驱直入。泰山南及泰安不可能是主战场。再看看莱芜离齐国国都也只百十华里,齐国是当时唯一可与晋国争霸中原军事大国,并准备对晋国取而代之。吴国军队过长江,沿泗水远道而来,齐国兵多将广完全可以御敌于国门外,怎么能让敌人打到国都百十公里方才组织抵抗.使自己在列国诸侯面前蒙受如此耻辱。这两个地方都不可能是齐吴两国的主战场。而邳州北部艾山,当时属于齐国前沿,位于现在邳州邳城镇与铁富镇原连防乡交界处。远古时候,少昊封艾侯国于此。此山就是古代著名的“艾山”,正处当年齐鲁大地之南端,正是阻挡吴国侵略要道。古泗水沿艾山西边而过,正是两国攻防首选之地。而周围曾经发现古代用兵遗迹,可见艾山就是古代的艾陵,春秋时期著名的艾陵大战就是发生在我们邳州,至于泰安(应该是泰山东南)以及莱芜一带,只能是战争后期,齐国溃败,吴国追击时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左传。哀公十一年》作了生动描写:

  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将战,吴子呼叔孙,曰:而事何也,对曰:“从司马。”王赐之甲、剑、铍,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置之新箧,褽之以玄纁,加组带焉。置书于其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译文:十一年春季,齐国因为鄎地的缘故,国书、高无邳带兵进攻我国,五月二十七日,两军在艾陵作战。展如打败高无邳,国书打败胥门巢。吴王率领的部队救助胥门巢,大败齐军,俘虏了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辆,甲士的脑袋三千个,用来献给哀公。快要进入战斗,吴王喊叔孙说:“你担任什么职务?”叔孙说:“司马。”吴王把甲、剑、铍赐给他,说:“认真地承担你国君交给的任务,不要废弃命令。”叔孙不知该如何回答,子贡走在前面,说:“州仇敬受皮甲跟随着您。”叔孙叩头接受了赏赐。哀公派太史送回国书的头,放在新的筐里,下面垫上黑色和红色的丝绸,加上绸带,在上面放上一封信,说:“上天如果不了解你们的行为不正,怎么能让下国得胜?”)

  这场发生在邳州的战争以齐军全军覆没为结局。齐国将领公孙挥

  战死沙场,中军元帅国书及大将闾丘明、公孙夏、东郭书、陈书等被俘,后被吴军所杀;齐下军将宗楼下落不明,仅有上军将高无丕突围逃脱。艾陵战役,吴军大胜。齐三军主将只有一人脱逃,其余军将与部将全部被歼,十万齐军,只有3000人。以俘虏的形式侥幸苟活。后全部处死。齐人崩溃而奔散,革车、甲盾损失殆尽,被缴获的战车就有八百乘。

  “艾陵之战”,成为春秋以来列国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而又最彻底的歼灭战,写下了公元前七世纪到五世纪初最惨烈的一页,最惊心动魄的一页,至今读来让人哀惋不已。这场战争使齐国的奴隶主遭到致命打击,国、高两氏本来是周天子委派的,此役过后,两氏将臣部属为之一空。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田常成了最大的赢家,这场战争造成他“以外患治内痞”的作用,从此独揽齐国政权,他的后代最终篡齐。

  (二)、黄池盟会的里里外外

  吴王夫差取得“艾陵大战”的胜利,称霸中原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公元前482年,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夫差带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

  黄池。举行历史上有名的黄池盟会。

  这次盟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一般历史学家认为在河南封丘西南荆宫乡坝台村 ,但笔者至今没有查出荆宫乡坝台村什么时候称过“黄池”之说。却是邳州岔河镇黄石村,邳州历代史志包括民国初年《邳州补》均称此地为“黄池”。因宋代宋徽宗时在此建黄石公庙,所以近代才逐渐称为黄石。可是民间还称这个地方为“黄池”。

  为什么后来人却把封丘南说成“黄池”呢?而距黄池不远的梁王城(今戴庄镇李圩村境内),北宋乐史在其所著《太平寰宇记》中作解释说:“古良城在邳北泇口庄南。不知何年,立梁武帝庙于此,俗又呼为梁王城也。”邳州历代史志均载“梁王城即良城”。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误,“良”应该是村邑名称,在今岔河良壁。而良城是汉代设置的一个县,在今新沂合沟一带。可见早在宋代当地群众口头上就把梁王庙混为梁王城。原来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六月,北魏的的建义城主兰宝杀东徐州(魏置东徐州治所下邳)刺史崔庠降梁。梁武帝酷尚佛教,在此建庙并立碑。久而久之,人们混淆了两地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名称,把“良(良壁)”说成了“良城县”,又因为此地建有梁王庙,又把“良”变成了“梁王城”。其实今天的梁王城应该是古徐国的国都徐王城或古徐城。属于春秋时代的晋国,后来被分为韩、赵、魏三国,先属于韩后又属于魏。魏国国都大梁在开封西北,就是现在封丘这个地理位置,魏国开始就称为“梁”,如“孟子见梁惠王”。《古今地名对照》称:“黄池——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封丘在春秋时先后属于卫、晋,吴国公元前473年灭亡,一百一十九年后,公元前354年韩、宋战争,宋桓公才占领封丘。古人在所谓梁王城边找黄池,下邳古代根本没有梁王或梁王城。人们很自然到河南的大梁(今开发西北封丘)边上去找“黄池”。于是岔河、戴庄的“黄池”被搬到封丘的荆宫乡坝台村去了。

  这次盟会《左传·哀公十三年》写到: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秋季,七月初六日,吴国和晋国争执歃血的先后。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是老大。”晋国人说:“在姬姓之中我们为首。”赵鞅对司马寅说:“天已晚了,大事没有成功,是我们两个臣下的罪过。竖起旗帜整顿队列,我们两人战斗到死,次序先后就可以定了。”司马寅说:“请姑且到吴营那里观察一下。”回来说:“高贵的人的脸色没有灰暗无神的。现在吴王面色灰暗,是他的国家被敌人战胜了吗?或许是太子死了吧?而且夷人轻佻不沉着,不能长久忍耐,请稍等一等。”吴国人就让晋国人先歃血。)

  争夺激烈,赵鞅(赵简子)几乎要动干戈,吴王好不容易争得霸主。可是,螳螂舞蝉,黄雀在后,正当夫差黄池争霸时,被夫差打败并囚多年的越王勾践在大夫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已经强盛起来,派兵乘虚攻入吴国,俘获了吴国太子友。吴国在黄池得到报告,就密而不宣.把报告消息的人杀死。在最后与晋国在争执歃血顺序时,吴王夫差让给了晋定公,自己匆匆南返,与越王勾践讲和去了。从此吴国一蹶不起,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掉。吴王夫差自杀了。“黄池盟会”虽然最后夫差把霸主地位让给晋定公,但是晋侯的怯弱暴露无遗,国内公卿争夺不已,晋侯势力一蹶不起,导致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良——盟国会晤的来来往往

  在此之前就有最早记录“良”的记录。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吴王余昧二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通,吴子辞,乃还”。来水路不通,这次吴晋盟会没成。良在什么地方,吴国早在47年前夫差的叔祖余昧就准备在良(黄池不远)与晋侯盟会。那时的盟会只是吴王依附大国晋侯安抚小国而已。如今形势变了。吴国战败越国、楚国、齐国,称霸一时。当年余昧只愿在边界不远处会见晋侯,如今夫差兵多将广、踌躇满志,怎么能屈身赴晋呢?此前几次盟会均在河南封丘、原阳、长垣一带,那时主要是齐、晋争霸。这一带是齐、晋的势力结合部,而封丘自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已经成为晋国的腹地。当时越国、楚国战败多年,势力逐步恢复,时刻寻机报仇。齐国新败,仍不失为中原大国,吴王怎么能背负越、楚、齐而深入强敌腹地去争霸呢?吴国倾国之兵力,长途跋涉,深入他国纵深,部队供给在那个时代显然也是问题,两国只能在势力均衡处会晤。当时齐国新败,晋国势力独大,吴国势力刚刚达到苏北、鲁南,邳州北部黄池正是两国势力交界处。联想到后来“良”的周围发生“艾陵大战”、“黄池盟会”。这个良的地理位置就突显出来了。是诸侯约议又一条记载更令人寻味,《左传·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陈侯使公孙贞子吊焉,及良而卒,将以尸入。吴子使大宰嚭劳,且辞曰:

  “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芋尹盖对曰:“寡君闻楚为不道,荐伐吴国,灭厥民人。寡君使盖备使,吊君之下吏。无禄,使人逢天之戚,大命陨队,绝世于良,废日共积,一日迁次。今君命逆使人曰:‘无以尸造于门。’是我寡君之命委于草莽也。且臣闻之曰:‘事死如事生,礼也。’于是乎有朝聘而终,以尸将事之礼。又有朝聘而遭丧之礼。若不以尸将命,是遭丧而还也,无乃不可乎!以礼防民,犹或逾之。今大夫曰:‘死而弃之’,是弃礼也。其何以为诸侯主?先民有言曰:‘无秽虐士。’备使奉尸将命,苟我寡君之命达于君所,虽陨于深渊,则天命也,非君与涉人之过也。”吴人内之。

  (译文:夏季,楚国的子西、子期攻打吴国,到达桐汭,陈闵公派公孙贞子去吴国慰问,到达良地就死了,副使准备把灵柩运进城里。吴王派太宰嚭慰劳,而且辞谢说:“由于雨水不调和,恐怕大水泛滥而毁坏大夫的灵柩,增加寡君的忧虑,寡君谨此辞谢。”第一副使芋尹盖回答说:“寡君听说楚国无道,屡次攻打吴国,消灭你们百姓,寡君派盖备充使臣的行列,向贵君的下级官吏慰问。不幸,使臣正逢上天的忧戚,丧了性命,在良地去世。我们耗费时间积聚殡敛的财物,又怕耽误使命,每天变换住地,加紧赶路。现在您命令迎接使臣说‘不要让灵柩到城门上来’,这就把寡君的命令,丢弃在杂草丛中了。而且下臣听说,‘事奉死人像事奉活人一样,这是礼’,因此而有了在朝聘过程中使臣死去、奉着灵柩完成使命的礼仪,同时又有在进聘过程中,遇到受聘国家发生丧事的礼仪。如果不奉灵柩完成使命,这就像是遇到受聘国家发生丧事而回国一样了,恐怕不可以吧!用礼仪来防止百姓,还恐怕有所逾越,现在您说‘死了就丢弃他’,这是丢掉礼仪,还怎么能当诸侯的盟主?从前的人有话说:‘不要把死者看成污秽。’我奉着灵柩完成使命,如果我们寡君的命令能上达于贵君那里,即使坠入深渊,那么也是上天的意志,不是贵君和划船人的过错。”吴国人接纳了他们和灵柩。)

  这段文字包涵以下几层含义:1、陈贞子是在到良地而死,良(应该是今天良壁)作为春秋时代,今鲁南苏北的重要地方又一次突显在人们眼里。2、因为是夏天,陈国人不可能把贞子尸体运去吴国都城吴(今苏州),只能是“将以尸入”的良。况且陈国如果去吴国都吴去慰问,只能去东南,怎么能去东北的良。3、“吴子使大宰嚭劳,且辞”(吴王派太宰嚭慰劳,而且辞谢,)说明吴国君臣都在良。4、吴国在江南攻夫椒而掳越,击柏举而入楚,南面已经没有敌手。刚刚取得艾陵大战、黄池盟会的胜利,称霸中原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虽未迁都,但中心重点已放在北部。5、联想到后来越国灭吴,在今滕州一带举行“徐州盟会”,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最后一位霸主。清楚表明这一带在春秋后期已经成为列国争分的关键地区。

  根据历史遗留资料,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古徐州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促进历史发展飞耀的时代。笔者认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间应该有个氏族社会,氏族部落产生于原始社会,通过内争外斗,形成奴隶主、奴隶两个阶级。生产资料丰富,生产力不足,奴隶主争夺的财产是生产力(奴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间应该有个客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生产资料不足,统治者争夺的是生产资料(土地),形成了地主和农民。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间应该有个专业垄断,统治者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采取霸道的垄断经营,如英国的“羊吃人”运动。残酷的剥削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资本直接参与经营运作,资本主义产生了。生产力、生产资料都得到快速发展。统治者争夺的是社会体制、价值观念等生产关系。同样,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中间就是社会主义。中华人民通过艰苦的探索,正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奴隶社会在西周时期发展到最高阶段,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到了“礼崩乐坏”地步。而邳州北部所在的苏北大平原具备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天时:左右中原政治方向的齐晋等大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前身客卿社会已经萌芽。其实早在商朝末年,就出现了非天子分封的诸侯部落,《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具有后来客卿社会性质的诸侯国。客卿社会的量变催生了社会的根本变革。地利:春秋时代,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时代。苏鲁豫皖大面积平原左右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江南水乡,河渠纵横,不利于大规模军队调动,吴国自阖闾、夫差以来,在江南大量开挖运河,迅速运送军队,取得对越、对楚战争的胜利。后来又开挖江北邗沟,疏通泗水、挖掘荷水,谋图称霸中原。在这个历史转变古城中,邳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基本条件。成为春秋时代攻战议和的关键地区。

  春秋后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吴王夫差虽然最后兵败身亡,但他在邳州的两次军事政治行动却起到影响历史进展的作用。新兴的地主阶级借奴隶制的壳此起彼伏,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艾陵大战”歼灭了齐国奴隶主的有生力量,使代表封建阶级启蒙的客卿田氏一枝独秀,三年后田常杀死齐简公。他的后代篡夺了齐国的政权。“黄池盟会”虽然最后夫差把霸主地位让给晋定公,但是晋侯的怯弱暴露无遗,国内公卿争夺不已,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正是“三家分晋”和“田氏篡齐”完成了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后,韩非理论的形成,商鞅变法的实践,李斯治国的运作,新兴的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阶级势不可挡,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19613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