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邳州:大墩子文化遗址散记

发布时间:2020/5/31  新闻类别:资料库 点击次数:557

  邳州四户镇竹园村东一里许,隆起一高丘,俗称“大墩子”。其丘方圆80亩,高4.5米许,杂树婆娑,荆草丛生,并无非凡之处。然而,这个极其平凡的土丘,却是一块瑰蕴琦藏的宝地。嘉靖《邳州志》云:“邳州,古少皞氏遗墟。”通过发掘出来的古物鉴定,这里确是炎黄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

  初具规模的居室

  在大墩子遗址中,有五处面积大小不等的烧土地面,最大的一处有五、六平方米,都是用泥土伴杂蚌壳,经夯实后再用火烧烤,质地坚硬,表面平整,厚达20—40厘米之间。还发现倒塌的墙壁,是用植物秸杆涂泥而成。在居住地地面边缘,发现两个圆形柱洞,直径20厘米,深40厘米,洞底部垫着经过加工的方形石块,显然是为了支撑木柱,防止下陷。在柱洞内还发现填塞的烧土屑,可能与保持干燥、防止木柱腐烂有关。

  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次(1976年)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三件陶房模型。虽制作比较粗糙,但造型形象逼真,显现了当时住房的三种模式:一是立面呈长方形短檐,攒尖顶,前面设门,左右及后墙开窗,周围墙上刻有狗的图形。二是立面呈三角形,前为门,左右及后墙亦设窗。三是横断面呈圆形,上有一周短檐,攒尖顶,有五道戗脊,但未开设门窗。它们所反映的建筑技术特点是:房顶高,戗脊斜面大,便于泄水。前面设门,屋后和两侧开窗,已注意到屋内通风和采光。这种技术进步表现在:房屋内部空间扩大,出现墙柱的分工,已初具现代平房的格局。

  劳作渔猎的工具

  大墩子早期为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农业生产已见端倪,出土文物中,有翻土用的石铲(曾集中出土93件),有砍伐用的石斧。这些器具有长方形、椭圆形和近犁状三角形三种。器身比较大,上端中部和两侧都有凹糟,以供捆绑木棍作柄。这些物件皆为石质,粗糙、笨重、光洁度很差,为母系氏族时期的遗物。此外,还出土了一物多用的石镐和收割谷物用的鹿角镰、獐牙勾形器。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耕地和收割的效率。据测定,这是父系氏族时期的遗物。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墩子还出土了一些碳化的粟粒,这是当时农业生产的见证。此外,还发现加工粮食用的石杵、陶杵,还有穿孔石镰、石斧、圆柱体石斧等等。这都是我国农业生产为时久长的见证。

  另外,石制或陶制的网坠几乎遍布整个遗址,鱼骨、螺、蚌壳、鱼标、骨镞、石镞等俯拾皆是。由此可知,鱼、蚌、龟、鹿、獐、野兔都是先民渔猎的对象。网罟之用,狩猎之行,以佃以渔,交绘出一幅先民们向大自然索取,顽强生息的彩图!

  远古先民的畜禽饲养

  从大墩子出土文物而知远古先民已有饲养禽畜之事。先时是狗、猪,后来,由于有了更多的饲料(包括粮食作物的禾秸),牛、羊、鹿、雉等渐有饲养。墓葬中有整猪、整狗及猪头、狗下颔骨等。这些为男性陪葬,说明家畜是归属于男性的财产。在发掘中发现陶房模型的门旁及顶部刻划着几条小狗,证明了狗是被驯养最早的家畜。这些家畜的饲养大都是圈养。大墩子出土的陶畜圈模型——陶方圈中放一陶兽在内,并有陶盖,这就是明证。

  其中,一条灰沟里集中放置26件猪牙床。猪的个体都比较大,经鉴定,个别猪龄达二年以上。饲养这么大的猪,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饲养业的繁荣。

  精巧实用的编纺织衣

  大墩子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证明:邳州是我国纺织业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

  遗址中发掘出很多陶纺轮、石纺轮。这些纺轮,大小不一,制作精巧,可见大墩子先民已经具备纺织的能力。另外,还发现了两种缝制衣裳的骨针。—种长4厘米左右,作扁平状;一种长5厘米左右,作圆柱状,前为刺,后有小孔,作穿线针眼。估计前者用来编织鱼网,后者用作缝纫衣服。此外,还发现了葛麻残片。葛麻织物经纬分明,纹样众多。还发现芦席,篾片细匀,都编织成“人”字纹,且很整齐,表明先民的绩纺编织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五彩缤纷的陶器

  在大墩子遗址出土文物中,引人注目的还有4000多件式样繁多、制作精细、古朴典雅的陶器。这里有砂质红陶、泥质红陶、灰陶、黑陶。其中有炊具,有器皿,特别是彩陶,其厚薄均匀,造型美观,上缀图案,古朴典雅。这些陶器的出现,表明了我们祖先具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巧夺天工的工艺制作

  从大墩子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可以窥见:当时的工艺制作巧夺天工。磨制石器是按功能选择不同的石料。如石铲、石斧一类主要工具,都是用硬度较高的辉长岩和闪光岩制作的;一般工具,如小件的石锛、石凿、石箭头一类都用硬度稍低的页岩、角岩等磨制。先民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磨光用的砺石是较粗的矿岩,大的是块状,用以磨大器;小的是条状,便于随身携带,用以磨小件石器。

  制陶,早期还处于手制阶段,所用材料有夹砂和泥质两种,大都烧成红色,次为灰色。炊器多为砂质,盛器多为泥质,器形有鼎、豆、壶、罐等。后期出现大批彩陶。

  在大墩子遗址中,先后发掘出许许多多玉器。如:玉石镯、玉璜、玉环、玉璧、玉坠等。有一具人的骨骸,遗有四副玉石镯和一串玉坠,玉坠小的仅4厘米。这些玉器制作精巧,光洁度高,璀璨夺目。

  骨角制成的生产工具,如渔猎工具;装饰品,如约发器、骨梳、骨珠、骨管等,都钻了孔,器表皆雕刻纹饰。还出土一串仅蚕豆大的骨珠,件件都钻孔,雕刻花纹,颇有艺术价值。连硬度较高的玛瑙也被雕刻成各种饰品。还出土了一把用软玉雕刻成的环刃小刀,长8.3厘米,柄部钻3孔,并刻纹饰。38号墓中的男性约40岁,共55件随葬品,其中骨牙器(制成品和原料)多达38件,并与制作工具砺石相伴。102号墓,男性50多岁,26件随葬品中较多的是陶器,其中有5块是绘制彩陶的颜料石等。还发现大量的陶制盂、杯、罍等酒具,特别是黑陶高柄三足杯、高柄镂孔杯、高柄杯等,证明当时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22806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