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被历史湮灭的繁华古镇——邳州滩上

发布时间:2019/11/30  新闻类别:资料库 点击次数:423

  1、滩上的由来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浩大的人工运河,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是贯通我国南北的一条水路大动脉。京杭大运河邳州段开凿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而位于大运河边的滩上乡,其历史则比运河邳州段的开凿时间要早得多,有句民谣叫:“十里滩上水连天,运河借路连成片”。

  沧海桑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感觉,很难有个准确的说法,靠的是传说和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传说,在今天老滩上旧址周围,曾是一片水天一色的湖泊。其内渔舟点点,桅帆林立,渔人在湖里辛勤捕捞。在这千顷碧波中,有一稍高地面露于水上,渔人曰“滩上”。他们常来此歇息,晒晾鱼虾,或买或卖,长此以往,有人就在这里建起房屋宿舍定居。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月,该湖大部被淤成田,但边上仍有零星湖泊,渔人转而种田为生,农闲时打鱼换点钱补贴家用。于是滩上渐渐成了村集并以“滩上”来命名。

  明代开凿大运河,借用滩上周边的零星湖泊,因此,工程进度快速。大运河通航后,将南北多条水系联接起来,成为漕运的重要水道,滩上码头由于水运的兴旺也逐渐繁华起来,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往北京运粮的粮船在滩上停靠,带动了滩上集市的繁荣,四面八方商人争相来滩上经商,并在滩上建集市和街道。从此,滩上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古镇。

  2.老滩上街

  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水运作用,徐州段的运河,5000多吨的大船都可以顺畅通行。千百年来,古老的运河边,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运河边上的滩上古镇,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昔日的繁华和喧嚣,如今只保存于一些古迹和人们的记忆里,老滩上街早已繁华不再,街面上仅存的几块铺路的青石板,无言地诉说着繁华背后的苍凉。

  滩上镇,在明朝就是一个富庶的优美田园乡镇。因地处邳州中心, 是邳州四大名镇之一。传说在元朝时“藩镇割据”,各霸一方。当时滩上西北方是一个很大的湖场,元朝在此屯军几十年,操兵练武,兴围打猎,留下了很多的故事。滩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跑竹马,就是在那时产生的。老滩上街现存有三百多年前的石碑,名曰“功德碑”,碑文里就有“滩上镇”三个字。产生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胡打算》中有“正月初八滩上会”的诗句,“滩上会”指的是每年正月初八,滩上的古庙会。滩上古庙万寿寺也存一石碑,碑文主要记载当时万寿寺的情况,如今这两个碑都保存完好。

  “滩上街”素有“小徐州”之美誉。它紧靠大运河,地理位置优越。清朝“康乾盛世”之时,大运河水运极为兴盛,是著名的水旱码头,也是邳州及周边地区主要的物资集散之地。滩上街北以运河为屏障,河边砌青石码头一座,呈阶梯状,供商船停泊和吞吐货物。河内百舸云集,樯楫栉比,首尾相衔,沿两岸泊出三四里。

  滩上街东西延展约二华里之多,是条主街道,南北宽约一华里,街道路面全是青石铺砌。街道东首和西首两端筑有过街楼,称东西哨门。西哨门外建有南北街,穿西哨门,沿街西行约100多米,建有大王庙一座(火神庙)。正殿系宫殿式样,宏伟高大,庙西南约50多米处建有“三教堂”,后改“天主堂”,以青砖小瓦筑成,颇有风度。东哨门外建“碧霞宫”一座,后更名为“万寿寺”,寺分东西两院,正殿(大雄宝殿)殿基较高,殿前筑石阶七级,两院前庭,廓以高墙,中间砌一虎座式门楼,器宇轩昂。庙前广场数十亩地,供每年正月初八会用。滩上街东首建耶稣教堂一座,面向大运河,有房屋九间,信徒数十人,主持堂会的牧师叫杨宗芬和梁隆业。

  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匪患大作。各大商家为保护自己的安全,唆使圩主张老兰兴建土圩。西至街西运河边起,绕街南数里,至街东尽头,运河边上。其间建东西两门。筑有白色门楼,并派专人把守。日出而开,日落关锁。夜间差更夫在圩墙上巡视,发现盗迹,旋报乡勇出击。土圩西南门外有大道直抵徐州,东南门外有大道经庚厅、土山,达古邳诸地。

  滩上街街道呈曲折状。街道两边建筑古色古香,街道中间是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一代代滩上人的足迹把青石板磨得发亮。临街商铺,充斥着南北货物,商贸异常繁荣大街两侧有巷道数条,商家按商品种类分巷开业,如布巷、米巷、南北货巷等。街市行人如织,各种行、栈、店、坊及字号纷纷兴设,吸引了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巨商也来此设坊经营。

  远近闻名的“汇丽川”、“龙源恒”便是山西、河南巨商开设的酒坊、油坊。还有京(南京)、广(自广州进口的商品)杂货店;街东头有“元聚行”、“信昌行”;街西头有“三星行”、“同光行”、“元籍行”、“荣昌行”;另有洋河帮和泗阳商人,都来此做生意。“三义”酒坊门前就摆着四个酒坛子,散发着扑鼻的香味,边上是写着“钱兴顺”字样的票行。这样的票行滩上就有六大家。左边是曾夫祥的杂货店,“德和瑞”的烟店;右边又是“信昌行”的粮食行,“元吉行”的盐行。

  最繁华热闹的店铺是“汇丽川”和“龙源恒”,这两大家的老板都是跑苏州、上海等地的大商家,他们把全国最好的货物运到滩上,又把当地土特产运到大城市,人们称之为“开洋行”。规模较大的行、栈有三家,其中以“三兴粮行”居首。茶食店以“程复兴”为首,木行、盐行各一处,布店、染坊、当铺、药店、文具店、酱园店、饭馆、茶馆、客栈等均是同行多家。街东西有两个草场、酒坊和油坊。

  滩上本来就是盛产小麦的地区,每值夏粮上市,商人纷至沓来。粮行主人不仅代官方购买托运小麦,也替私商购运谷粮。滩上虽定古历每旬三、八、五、十逢集,而实则日日熙熙攘攘,至暮不散。水路舟楫连绵,市井喧嚣声浪达于数里之外,呈现烟火万家的鼎盛景况,是名副其实的“小上海”。据统计,当时人口三千多,姓氏就有一百多个,可见当时的繁华。可惜,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毁在1958年分洪道搬迁。昔日的繁华,难敌无言的沧桑。

  虽然滩上的衰落是必然的,但原貌没有保存下来确实有些可惜,滩上老街的繁荣,也是大运河文化影响下的北方村镇的缩影,如今可以用来研究的资料太少,实在有些遗憾。

  3.滩上庙会

  大运河边的繁华古镇,必定有寺庙,有寺庙就要举办庙会,滩上庙会,在苏、鲁、豫、皖一带非常出名,其繁华程度是当今的集市无法相比的,为大运河文化增色不少。

  滩上古庙原来是碧霞宫,始建于明朝末年,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更名为“万寿寺”,并确定于每年正月初八为庙会日。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现在已成为地方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

  庙会文化是我国群众文化体系中的一朵奇葩。滩上庙会和我国大多数地方的庙会一样,都是采用祭祀型和文化娱乐型相结合的形式,既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又充满风俗民情。

  年终岁末,各乡村都集资办乡会,即排演民间舞蹈,俗称“玩乡会”,如竹马、狮子、高跷、花车、旱船等。庙会这天,各乡村的村会玩友先集合到寺庙前净手焚香,顶礼膜拜,再集中到庙前广场,鸣锣开场。滩上及周边村民,都换上新衣服,男女老少,携儿带女,三五成群,像过节一样来赶庙会;外地人和使船的都要头天来到滩上街等候,凡来赶庙会的人必须要到庙里烧香拜佛。

  庙会主要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和如来老佛爷。祭拜前,先在神像面前摆上供果,然后烧香拜佛。他们有的许愿早生贵子,有的求四季平安,有的求少生水患,还有的求婚姻美满……赶庙会的人们带来猪头、水果、供果,应有尽有,香火不断。最隆重的祭拜是“磕露头”还愿的人。此人头包红布,赤脚光身穿裤头,磕一个头起来往前走一步,再跪下磕头,这样反复多次一直磕到老佛爷面前,有的头磕出血,有的磕起疙瘩,据说这才能表明“真心”。有的小孩长期生病,庙会这天,这家大人带小孩,走到人拥挤的地方叫小孩偷偷地在大姑娘身后衣服上扎上小红布条,这代表小孩认干娘,系的红布条多则10个,少则3个,这样小孩的病就会好了。

  人们都说滩上庙里的神佛很灵,因此庙会才会如此兴盛。这个说法在1938年滩上庙会那天得到了验证:据老辈人讲,那一天,滩上正逢庙会,人们异常虔诚地在庙里拜佛,忽然从西北方向飞来两架飞机,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一颗炸弹就扔了下来,幸亏扔到了大运河里爆炸了,人们赶紧躲到庙里,接着,日寇丧心病狂的往东庙扔了三颗炸弹,往西庙扔了两颗,这五颗炸弹有两颗扔到大运河里,两颗在庙外的广场爆炸,一颗是哑弹,文革中被革命小将从五米深的老街地下挖了出来。由于躲避及时,赶会的群众仅有几人来不及躲到庙里而受伤,躲过一劫的人们就把这次的幸运归结于庙会神仙的保佑,归结于大运河河神有灵,所以,滩上寺庙的香火一时最旺,滩上庙会也名声在外,各地群众蜂拥而至。

  烧香拜佛后,他们马上到大场上看“玩春会”,长堤上挤得是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人们都欢天喜地的来体验一下家乡艺术特有的美的享受。

  千年古运河,仍在默默流淌,诉说着运河边的风雨变迁。滩上庙会也仍在延续,但主要是商贸物资交流,本土民间仍有个体或几人相聚到古庙遗址处进行祭拜。

  4.滩上美人庄

  山清水秀出美女,滩上虽然没山,但有水。穿镇而过的大运河,滋养着两岸的村庄,水的温婉、水的秀丽造就了一个美女村,这个位于滩上街东南五里的村庄,有个霸气外露的名字,叫“美人庄”。

  美女的传说,基本上都和帝王与英雄有关,像乾隆下江南,简直就是一路走一路留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绯闻不断啊。但要说历史上最喜欢美女的帝王,乾隆还轮不到,那得说是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喜好女色连江山都丢了,什么“三寸金莲”的传说,到扬州看琼花而开运河,河里没水倒香油并用美女拉纤等,都跟他有关。可巧的是,滩上的“美人庄”,也和这位死后被谥“炀”的皇帝有关。

  传说隋炀帝从大运河坐船去扬州,当时3条大船,一条是隋炀帝生活包括随从用船,一条是隋炀帝坐的龙船,一条是宫娥彩女船。这天船经滩上时,天气突变,只听“喀嚓”一声,宫娥彩女船的桅杆被大风刮断,一个浪头涌来把船打翻,船上四十八名宫娥彩女全部掉河淹死了。可怜这群无辜的美女,还没到扬州看到琼花,就命丧他乡。隋炀帝虽然荒淫无度,但他对身边的女人还是很好的,伤感之余,他下旨将四十八名美女全部打捞上来,在滩上东南处选好风水地,就地掩埋,堆成一个大大的墓冢,取名“美人墩”。“美人墩”位于一个土台子上,方圆两里多,当时住有十几户人家,由于这里埋葬着美人,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小村庄称为“美人庄”,经过岁月的变迁,墓冢早已不复存在。

  在美人庄西南有一口井,传说这井就在当年隋炀帝埋葬美人的地方。这庄的女子喝了这口井水,就能变得很俊很美,尤其是怀孕的孕妇喝了这井水,如果生的是女孩肯定是个小美女,这井水只对女子有用,男的喝得撑爆肚子都没用。对女子来说,这井真是名符其实的“美容井”啊,那井水简直就是神水了。据村中老人讲,从隋朝到清末,村中共出了480个美人。因此,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美人庄担水吃。民国期间,运河决口,水井被泥沙淤死,水井没有了,但村里的人还是十分俊美聪明。

  传说毕竟是传说,当不得历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运河边的女人,温婉和俊美是与生俱来的气质。

  作者:屈绍金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17599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