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邳州市文化馆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邳州文化馆 --
 
我市非遗文化走出“深闺”大放异彩

发布时间:2019-7-1  新闻类别:非遗保护 点击次数:49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市多举措呵护传统手艺,呼唤更多“匠心”,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不少非遗项目也在谋求创新转型,一个个非遗项目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非遗文化,邳州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内涵,强烈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大放异彩。

  近日,在赵墩镇滩上竹马文化馆内,75岁的屈绍金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跑竹马。作为跑竹马第五代传承人,屈绍金老师除了演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给孩子们传授跑竹马的技艺。初中二年级学生张硕,学习跑竹马才一个月,别看他年纪小,可是跑起竹马来有板有眼。说起跑竹马,张硕说,学习跑竹马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传承邳州文化,一举多得。

  邳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竹马会”,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我市独特的民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跑竹马属于自娱自乐型的汉族民俗舞蹈,经过几代人的演绎创造,先后融入了打击乐、唢呐等伴奏形式,逐渐形成了一个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的民间舞蹈。为了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屈绍金积极联系,2014年就把跑竹马引入校园。屈绍金说,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批自愿报名八九十人,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他们精通各种跑竹马阵势,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非遗跑竹马项目持续传承下去。

  和跑竹马同样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纸塑狮子头。官湖镇官路口村村民石荣圣是邳州纸塑狮子头现代代表人物,石家世家制作狮子头的第六代传人。进入石家的农家大院,地上摆满了制作好的狮子头,色彩亮丽。大如磨盘、小如拳头、形态一致,整齐地排列着。邳州纸塑狮子头制作繁杂,可制作8种大小不同型号的狮子头,可作舞狮子用,也可作室内装饰。谈起纸塑狮子头的制作,石荣圣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是把纸用开水泡成纸浆,把水淋出去,把浆糊在里面掺兑,直接在磨具上涂上一层,但是舞狮子不撑磕,一磕就会断裂。后来,我们才用纸一层一层地裱,这样不容易断裂。”

  目前,民间春会舞狮子受现代传媒和娱乐形式的冲击,舞狮会已不多见。纸塑狮子头濒临消亡。为了深入挖掘与重新开发,以使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石荣圣积极设计新产品,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览展示,扩大其适用范围。目前,石荣圣正在为明年六月份举办的非遗节做准备。石荣圣说,平时只要有时间,儿子、儿媳妇、闺女都会和他一起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再难也不能把它丢掉,必须把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与此同时,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绣花鞋也在传承人张桂英的带领下焕发新生机。日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开发区戴圩街道高渡口村挂牌成立,基地设有剪纸、刺绣、布艺培训班,结合“阳光扶贫手工艺脱贫”计划为附近建档立卡户及孤儿提供学习就业机会。张桂英先后获得“民间工艺美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她做的绣花鞋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今,和张桂英一起学习剪纸和刺绣的村民已有50多人。“姐妹们在一起相互照顾,能赚点零花钱,也不耽误家务活,真的很开心。”村民张雪梅说。

  基地的成立,为我市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展销的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走进市场,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张桂英说:“只要想学,我全部教,还分活给他们干,我还想把这个基地再次扩大,让全国都知道我们邳州有这样的展厅。”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北地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级市,总共有非遗项目186项,非遗传承人32人。先后荣获“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玉雕之乡”等国字号美誉。近年来,我市传承和弘扬邳州非遗传统文化,切实加大“非遗”的保护力度,加大挖掘和申遗力度,普及“非遗”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代代相传。“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转化、挖掘方面,我们采用了‘三结合’的工作方法,即非遗项目与培训、展演、展示、赛事相结合,与群众文化活动宣传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卓有实效的传承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路径。”市文化馆馆长秦莉表示。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邳州文化馆关键字: 邳州文化馆 - 邳州文化 - 邳州艺术 - 邳州文化馆
Copyright © 2014-2015 邳州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邳州文化馆
你是第2823049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